书记信箱:zbc@hcvt.cn举报信箱:jjbgs@hcvt.cn

海职新闻

新华网报道我院:南海长空展新翼

审核: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4-13   点击率:

南海长空展新翼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纪实

 

新华网原文:http://www.hq.xinhuanet.com/misc/2010-04/13/content_19498611.htm

  2010-04-13 08:39  来源: 新华网海南频道
 

符聪

    当文学社几个学生登门请求题写社团名称时,作为成立不久的海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林虎若有所思地挥就了“新翼”俩字。这是海职院建校时的历史写照,也寄语了学院发展的未来。全省高校多个“第一”和“唯一”,就在这里诞生。

    第一所股份制大学;

    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

    第一所通过教育部试点评估的高职院校;

    第一所向国外选派留学生的高职院校;

    唯一的国家级精品专业;

    唯一的国家级教学团队;

    唯一的国家级教学名师;

    唯一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唯一在建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时光流逝的短短办学历程中,她的三个发展阶段,始终朝着一个目标奋进。斗转星移的短短办学历程中,我们看到了不仅仅是该校业绩的展示,更看到了“海职精神”的传承。她如南海长空的雏鹰,在海南职业教育发展中,展翅翱翔。

股份制优势:“三招”凸显办学活力

    海南,10年以前,没有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对于岛上生活的800万黎、苗、回、汉族人民来说,这种教育发展显然是不科学的。这是海南高职教育过去的窘境。

    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吹响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号角。省委、省政府顺应国务院的号召,决定建设海南第一所高职院校。

    当年5月31日,省长办公会议决定,由省政府、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及有实力的公司共同作为出资人,按照“产权股份化、运作企业化和后勤建设社会化”的模式筹建海职院。12月24日 ,省教育厅、海口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广播电视大学三方发起人正式签订了《联办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协议书》。

    但10年前的海南,地方财政收入的“荷包”还是瘪的。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小省办高职教育,决定了政府无法全额拨款建设一所全新的大学。这就要求新生的海职院,必须另辟蹊径,以新的思路,打造一所全新的股份制大学。

    林虎,这个曾经主持并推行“三制一包四自主”洋浦教育模式的主将,带着他的团队打出了“三招”令人目炫的“组合拳”。

    招财办学。海职院没有投入一分钱进行后勤建设,而是通过推行社会化,吸纳社会资金,一步到位建成了集住宿、餐饮、购物、健身、通讯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学生公寓村。这一创举,使学院节约了1亿元的资金投入,节省了50-80人的工资支出,成为全省高校后勤社会化建设和管理的一大亮点。

    招才教学。海职院打破了传统公办院校用人的常规,不仅聘用杨四海、王沛民等本科院校退休的教授和干部,同时不唯学历只重能力,还大胆聘用徐玲玲、瑜琳君等社会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解决了办学所需的师资问题。蒲惠珍,这个大专毕业生,被学院聘为专业教师后,编导的舞蹈参加全省比赛多次获得一等奖、特等奖。每次赛后感言,她总是说:“海职院给了我艺术的生命。”

    招材入学。根据政府给予的政策优惠和支持,在国家和海南有关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通过“春季招生”和“独招”等途径,海职院实行多渠道招生,不仅招收了本科院校的落榜生,也招收了有一定专长的成教生。学院千方百计创造学生读书的机会,同时实施“宽进严出”的弹性学制,对这些“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向社会输送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为政府减轻了学生过早流入社会造成的包袱。

    海职院以3883万元低投入的股本金启动建设,2000年实现了当年建校,当年开学,当年在校生突破1000人的目标。她建设速度之快、效率之高、风格之新,全国罕见。海职人创造了第一个“海南职教奇迹”,一时引起《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聚焦,《海南日报》曾在头版重要位置,以《股份制搞活海职院》为题,着重报道了海职院办学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

    2003年11月,教育部专家组对海职院进行了为期8天的现场评估。建校才3年,年轻的海职院,又创造了一个“海南职教奇迹”:在全国首批通过教育部评估的26所高职院校中,她是我省第一所通过教育部评估的高校。

开设特色专业:“三借”打造万人大学

    北大没有蔡元培不可能成为中国新文化的中心,清华没有梅贻琦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在我国高等教育百舸争流的形势下,海职院已在南海上空伸展的翅膀,能否飞得更高一些?

    学院决策者以超前的意识,提出了“以规模增效益,以特色促发展”的思路。学院要上规模,关键在于专业设置,尤其是要开设一些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专业。在错综复杂的发展棋局上,海职人创造性地施展了“三借”的法宝。

    借风行船。就是借改革东风,凭借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拓宽招生渠道。通过开展校校合作,海职院先后与同济大学等名校合作办学,迅速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开设了培养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人才的专业,吸引了大批考生报读。同时根据政府的扶贫政策,面向琼中、五指山等我省中部少数民族山区贫困市县,举办畜牧专业“小康班”,培养农村养殖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借鸡下蛋。就是校企合作,通过与海南君诚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海南省珠宝首饰协会等多家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先后开设了模特表演、播音主持、工程造价、珠宝首饰鉴定与工艺等一批特色专业。海职院利用合作方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增加了办学基础设施和软实力,缓解了办学的压力,也使学院的专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借船出海。海职院开展国际合作,先后与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海外职业院校合作,举办了旅游酒店管理、高尔夫球会管理等特色专业。这些专业,引入国外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等优质教学资源,深受学生欢迎,形成了国际合作的良好局面。目前,海职院已成为海南唯一向国外选派留学生的高职院校,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打下了基础。

    这“三借”的法宝,让海职院办学规模逐年扩大。面向市场需求,她设置的专业,达到了42个,生源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涉及工、农、文、法、管理、经济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三年制高职为主,五年制普通高职和成人教育为辅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格局。

    2005年,建校仅五年的海职院,实现了万人大学的办学目标。 短短5年,这只新翼初展的雏鹰,不仅日渐丰满,甚至已飞得越来越高了。

开门办学:“三提”助推飞向国家示范校

    在校生突破了万人大关后,海职人并没有一叶障目,被眼前的规模冲昏头脑,而是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中,以更加开放的心胸和远见,在办学内涵、育人质量、社会服务的保障中,不断扩展和完善。

    一是提升办学内涵。围绕海南产支柱业发展需求,海职院建设了以旅游管理、畜牧、园艺技术、珠宝鉴定等特色专业为龙头的6大专业群,其中畜牧专业是全省高职院校唯一的国家级精品专业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是海南省首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2008年教师节到该校慰问时给予充分肯定:“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珠宝、畜牧、工程监理、园艺技术、高尔夫球等专业,是符合海南市场需求的王牌专业”。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要求,海职院建立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目前我省高职院校的《网络营销实务》等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均为海职院建设,同时还拥有《花卉园艺岗位技术》等11门省级精品课程。

    此外,海职院大力推进“名师”工程。我省高校唯一的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唯一的国家级教学名师马乃祥教授,均出自海职院。教育部日前公布了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评比结果,海职院畜牧专业教师主持的教学成果获得二等奖,成为我省高校唯一获奖的成果。省教育厅有关领导获知此结果后感慨万千:“要是海职院没能获得这个奖,我省就成了光头啊。”

    二是提高育人质量。海职院全面推行了“企业全程介入,工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几年来,已培养了合格毕业生10000多人,毕业生“双证”率、就业率在近几年中均领先我省高职院校。

    2003届畜牧专业毕业生吴师,自主创业建猪场,年收入超300万元,带动一方农民共同致富,被评为海南省劳模。

    2005届模特专业学生蒋银艳和田姗姗,分别获得法国时尚电视国际模特大赛中国赛区总决赛冠亚军。《海南日报》报道评论说,“在如此重要的比赛中,由同一个省、同一所学校的选手包揽冠亚军,这在国内时尚界绝无仅有”。

    2007届舞蹈专业学生许莹,在去年11月落幕的亚洲小姐竞选总决赛上获得了冠军,创造了从海南走出的世界名模到“亚洲小姐”由海职院培养的神话。

    还有许多毕业生成为所在行业和岗位的业务骨干与技术能手,在国家农业龙头企业--罗牛山公司下属的100多个种植、养殖场中,有80%的场长和技术骨干是海职院的毕业生。海口市南海大道“汽车一条街”上,负责营销、维修、管理的骨干人员,大部分是“海职院牌的产品”。

    三是提供社会服务。作为中国扶贫培训“雨露计划”的骨干实施学校,海职院承担了海南省“温暖工程”和“百万百县工程”,积极为机关、企业、农村等提供社会服务。近年来,海职院与海南职教社合作,组织教师为海南省5个国家级贫困县培训农民近万人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00多人次,为海口城管部门、农村信用社开展岗前培训2000多人次。还与信用社、职教社、合作社联合开展“三社一校帮一村”的扶贫活动,利用智力、技术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先后到海职院视察时,都肯定了该校的社会服务工作。

    内涵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业绩,夯实了海职院壮大发展的基础,为她申报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计划,被誉为我国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211工程”。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至少20亿元,分三年审批并重点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带动全国高职院校深化改革,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

    海职院自2006年起,连续三年申报。但由于前两年工作准备不充分,申报未能如愿。2008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最后一次审批30所示范院校。为了搭上国家示范校的最后一班车,作为海职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领导小组组长的林虎,付出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承受了多大的精神压力,这是他人所无法理解即便理解也无法感同身受的!

    历史的车轮啊,有时总在某个点上留下深深的印记,而这些岁月的痕迹,我们常常解释为巧合。2008年的到来,给国人带来了兴奋和自豪,也让海职人沾上了“奥运年”的喜气。

    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林虎及他的海职团队,在北京似乎也进行一场竞赛。只不过他们竞赛的项目不是竞技体育,而是争夺进入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中最后30所名额中的一张“入场券”。

    海职院的历史,将大写这一天:2008年7月11日,林虎在北京完成了现场答辩,该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财政部的评审,跻身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行列,成为海南省唯一在建的国家示范校,填补了海南职业教育的又一个空白。

    根据申报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海职院争取到了7400万元建设资金,重点建设旅游管理等6个示范专业和5个示范项目。当前,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给了海南职业教育提供了历史发展机遇。作为海南职业教育龙头学校,通过全面推进建设国家示范校和 “一校两区”,海职院将发挥发展示范、改革示范、管理示范的作用。

    2010年,海职院将迎来自己的10岁生日。这只在南海上空翱翔的雄鹰,将再展新翼,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征程上,飞得更远更高。

新华网原文:http://www.hq.xinhuanet.com/misc/2010-04/13/content_19498611.htm

服务导航
多方评价 收费系统 信息公开 自评报告 办公系统 智慧树 图书馆 职教云(3.0) 职教云(SPOC平台) 成绩查询 录取查询 办事大厅
专题导航